明末第一強藩

第三章 還願


身為一個現代人,朱由松見識過貧窮,卻沒見過這種逃難的景象。「停!」朱由松不是什麼道德聖人,但是讓他對眼前的慘像視而不見,自己繼續享受榮華富貴,他是萬萬不肯的。一眼望去,整個街道擠滿了難民,東關街臨靠城牆,洛陽參政王胤昌怕人多分散難管,將難民統一安置在東關街上。

    張浩無奈的勒住馬車,韁繩一拽熟練地跳下馬車。世子叫停馬車,在他看來肯定是嫌難民堵住了道路,要驅散難民了。這些可憐的人,河南府鬧了三年旱災,老天爺一滴雨都捨不得降下,萬畝良田顆粒無收,河南府百姓餓殍遍野,聽說在一些村落,都已經出現易子而食了。張浩雖然有心,但是無奈身份低微,只能省下幾個饅頭,養活了幾個難民中的孤兒。

    身後的侍衛看世子跳下馬車,都是久在王府的,用老眼光看人,想當然的以為世子發怒了,要驅趕這些叫花子,紛紛上前呵斥。

    「別動我孩兒,我們都是大明子民,連凍死在我大明的城池裏的權利都沒有了麼?」當先的難民中一個中年人看到一個富家公子出遊,別的難民早就艱難地挪動身子,讓出道路。唯獨這個男人,幾天沒有進食,左右懷中還抱着兩個孩童,躲得慢了,被侍衛推倒在地,兩個孩子摔在地上,凍餓之下卻連哭的力氣都沒有。男子大怒,大聲怒吼起來。

    朱由松鬧了個紅臉,為前世臉紅的同時,趕忙擺擺手示意他們退下。

    細看此人,朱由松發現他和普通難民並不一樣。他的面龐枯黃卻並不骯髒,五官清晰可認,頭髮枯槁卻整齊的束在頭頂,再加上聽他怒吼時,也滿是書生氣,不帶一點鄉俗俚語,不難看出是個斯文讀書人。

    朱由松趕忙上前,抱起兩個幼兒,中年男子剛才掙扎怒吼,早已用盡了最後一點力氣,也沒法阻止,眼看着他抱起孩子。卻見朱由松解下身後的獸皮絲絨的披風,將兩個髒兮兮的孩童裹起來抱在懷裏,這才轉過身道:「對不住啊,驚擾了兄台。」


    男子見朱由鬆動作,已知他沒有惡意,連忙回禮,想要接過孩子,實在是沒有力氣了,只得做罷。交談一會,朱由松得知:這個叫沈慕鴻的男人原是永寧的教書先生,永寧也算得上河南府較大的縣城,然而災情實在嚴重,縣令幾次上書朝廷請求賑災,都如同石沉大海,皇帝醉心於木工,朝臣忙着爭權奪利,遼響尚有虧欠,沒有人顧得上河南旱災了。又聽說關中流寇被朝廷打敗,已經從潼關湧入河南,一時謠言四起,人心惶惶,附近的百姓紛紛湧入洛陽城,希望洛陽的高城厚牆,能擋住關中流寇。這時的農民起義軍,可沒有歷史書里記載的那麼愛民如子,秋毫無犯。如果真與百姓秋毫無犯,幾十萬的大軍不從事農業生產,又沒有稅收供給,早就都餓死了,那會還需要官府鎮壓。起義軍所過之處,無不是家破人亡。

    朱由松也多少了解明末天災人禍,百姓苦不堪言,只是實際見到,還是被震撼到了。眼看到無數的人命被飢餓和寒風收割,自問是不能無動於衷。所幸如今自己的身份,利用好了還是可以大有作為的。詢問過後,朱由松連忙吩咐下去,將所帶財物去城中購糧,在街上搭鍋設灶,煮粥賑災,又差人回府,安排人手準備搭建臨時住處,擋住呼嘯而過的凜冽北風。

    「這附近可有什麼地方,可以大量搭建茅屋草房,這北風,耽擱一夜不知道要凍死多少人。」

    張浩此時已經知道自己誤會了世子,雖然自己的想法沒有外露也,仍不免暗叫一聲慚愧。聽到問話趕忙說道:「世子,洛陽繁華,地價極貴,這麼多災民,想要安置的話,恐怕只能..只能..」

    朱由松見他吞吞吐吐,顯然是有了主意,卻不肯說出來,大為惱火,罵道:「只能什麼,你倒是說啊!再磨磨唧唧,凍死一個百姓都要算到你頭上。」

    「只能是我們要去迎恩寺了!」張浩心一橫,一咬牙,脫口說道。

    朱由松聞言也是一愣,這迎恩寺非比尋常,乃是福王打着「奉敕創建」的旗號所興建的,福王朱常洵為其生母鄭貴妃「抒因心之忠孝」,「心之善可因也;心可因,故恩可迎也」,遂取名「迎恩」。佔地極廣,又因着福王府的名頭,強佔了不少百姓的土地。朱由崧以前作為福王世子,自然知道。張浩這小子情急之下,竟然想出這麼個主意,別看他平時蔫不拉幾,膽子竟然這麼大。

    朱由松抬頭望了望迎恩寺高台的山門,尚有幾里路都能看到,更加認同這個出格主意了。當即打了個哈哈,跳上馬車笑着說:「差點忘了今個出門的目的,走着兄弟們,哥幾個迎恩寺還願去。」

    眾侍衛小廝聽着這不倫不類的稱呼,相對苦笑,跟着不着調的小王爺,繼續往迎恩寺出發。



  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相關:  極品佞臣  大宋第一狀元郎  我在六朝傳道  晚明之逆流而上  我真不是狗官  六朝  北上伐清    我本港島電影人  紅色莫斯科  戰錘神座  踏星  都市之兵王歸來  

同類最熱
搜"明末第一強藩"
360搜"明末第一強藩"
語言選擇